西周末年中國已有猶太人
楊上民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境內猶太人的若干歷史問題,提到丕爾曼接受本勃瑞奇的判斷,認為猶太人是公元前700年前後進入中國的。丕爾曼指出「以賽亞書」第49章12節,預言許多別的地方猶太人,有一天都要回到本土,說「看哪!這些從遠方來、這些從北方來、從西方來、這些從秦國來(原注:秦原音作西尼)」。以賽亞作此預言,是在公元前第八世紀後半,即相當於中國東周平王與桓王年間。可知最遲在西周末年,中國便已有猶太人了。至於最初馬那賽之所以把「西尼」譯成中國,則其間又有馬那賽自己的道理。在猶太人自己傳說,他們的祖先從埃及退出,到以色列國亡於亞述,原有的十二個支派前後散失了十個,哪裡去了呢?馬那賽竭力想答復這個問題,而答案的一部分就是,有的到中國去了。
「以賽亞書」第49章12節「這些從秦國來」秦原音作西尼,或是「支那」的別音。可見在公元前700年前後就把「西尼」稱中國,其後才譯音作「秦」。
丕爾曼認為,藏族中一部分的成分,就是所謂散失了的十個部落之後裔,並引用曾到過拉薩的美國人叫美寧的話,認為西藏人的相貌不像蒙古麗亞種,而像猶太的類型。又有一個在四川西部傳教多年的英國牧師陶侖斯認為,川西的羌民和他所稱的白蘭民,從他們的相貌和宗教儀式看來,也是散失了的十個部落之後裔。遠在耶穌以前好幾百年,他們就進入中國,成為中國境內第一批傳教師。
西元374年,匈奴人的騎兵在日耳曼族東哥特人的邊境出現,把東哥部落驅逐到多瑙河以南的羅馬帝國境內。匈奴是游牧部落的黃種人,在東漢時期分裂為南北兩部落。南匈奴歸附漢朝,逐漸與漢民族融合。與漢對抗的北匈奴,在漢和帝永元元年(西元89年)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被漢將竇憲所敗,東漢時便撤離漢北,西逃到阿蘭(中國史稱奄蔡)中亞細亞的阿姆河流域(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斯坦),與當地居民形成匈奴大同盟。匈奴人較大規模離開蒙古高原向西遷徙到阿爾泰山以西的中亞地區,是在西元一世紀中期的北匈奴郅支單于時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