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業放款中國恐遭滑鐵盧,新政府需留意後續發展
阿湯哥,曾留美多年主修經濟、財務
先前曾有報載中國遼寧的東北特鋼集團,因為無法償付到期的人民幣8.52億元債務本息,上任不久的董事長即在家中上吊自殺身亡,引爆東北特鋼的一連串債務醜聞。在此事件之前,天津市國資委掌控的渤海鋼鐵集團,可能面對高達人民幣1,920億元債務,迫使債權銀行採取保全手段。渤海鋼鐵集團,年產能超過2,000萬噸,比台灣中鋼規模還大,如今在中國鋼鐵的產能過剩中,高槓桿之財務結構確為公司帶來空前壓力。
最近,日本的「日經新聞」報導:中國大陸的民間債務高達21.5兆美元(換算成新台幣約650兆元),已達到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05%,這接近1990年日本資產泡沫吹破前的水準,意味中國大陸經濟的壓力已達到「警戒線」。因此,這些年致力在中國放款的台灣金融機構,恐被掃到「颱風尾」,要特別的小心啊!
中國債務危機超越次貸風暴
彭博評論Gadfly作家蘭納(Christopher Langner)撰文指出,中國債務問題已到達美國次貸危機的水準,六年來銀行壞帳大幅成長256%,迄2015年底含存有還款風險的「關注類」貸款在內,壞帳規模達到4.2兆人民幣,業已超過美國2006年次級房貸總額六千億美元(約3.9兆人民幣)。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報告:也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至3%,預估中國今、明兩年的成長率則分別為6.5%與6.2%。
此外,信評機構標普(S&P)與瑞銀集團(UBS)日前甫警告,中國信貸過度成長,金融體系面臨日漸升高的風險,將為經濟帶來「大麻煩」。標普又說,中國債務,相對於國內生產毛額比率上升;而「AA-」的長期信評與展望「穩定」,恐面臨被調整的壓力。
中國銀監會統計顯示,2015年十二月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金額年增51%,至1.27兆人民幣,創2006年六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壞帳率從1.25%上升至1.67%,而銀行業吸收潛在虧損的壞帳撥備覆蓋率,卻從一年前的200%以上,下降至181%。
蘭納在專欄上表示,中國政府基於金融債務龐大,不但不遏制銀行業的放款能力或要求打銷壞帳,卻走鋼索的「反向操作」,考慮降低確保銀行體系健康的監管標準:擬降低壞帳撥備覆蓋率至150%,如此或可讓銀行增加放貸,稀釋不良貸款率至表面可控制的程度,只是這種作帳的「欺騙手法」恐怕無法永遠持續下去,尤其是在經濟已經趨緩與過度借貸槓桿的情況下,採用治標而非治本的方式處理,日後勢必將付出代價。
中國銀行業壞帳規模升至近10年最高
隨著中國經濟成長的放緩,企業債務違約案件頻傳;2015年第4季銀行業壞帳規模,創下近10年來最高,亦為連續第10季走升。為協助拉抬中國經濟,在中國政府的默許下,銀行業向企業擴大放款,今年1月新增人民幣放款金額創史上最大,中國人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新增人民幣放款達2.51兆元,創單月歷史最高;1月社會融資規模亦達人民幣3.42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逾1倍。
中國銀行業一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達2.51兆元,創歷史新高,遠高於市場估計的1.9兆元。日本專家直言,中國經濟基本面不佳,有很高機率將會硬著陸(hard landing),更大麻煩在於必須穩定匯率,而無法使用量化寬鬆(Q.E)的貨幣政策。今年1月中國銀行業積極擴大放款,意味了他們獲得中國政府默許,以對抗經濟放緩。
匯豐銀行在2015年12月中旬發布報告指出,今年中國面臨的8大風險中,其中一項就是「企業債務違約比率攀升」。匯豐並對今年上半年到期的中國國內公司債進行一連串風險測試,顯示若無外部支持,有30家企業所發的43檔公司債將爆發違約。中國企業頻傳債務違約事件,銀行業首當其衝,獲利成長持續減緩。根據中國銀監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5年第4季銀行業壞帳規模增加7%至人民幣1.27兆元(1960億美元),創下2006年6月以來最高,壞帳率也升至1.67%。若將「關注類貸款」納入,整體銀行業壞帳金額約人民幣4.2兆元,壞帳率升至5.5%。
陸股今年2月8日雖暫停「熔斷」機制,今年以來幾乎成為全球市場的「黑天鵝」,外界關切台灣金融業對中國曝險。根據台灣金管會統計,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在內的金融業,對中國及人民幣整體曝險金額為2.75兆元,其中以銀行曝險約為1.96兆元最多(本國銀行對中國的投資、放款及同業拆借的合計曝險金額,約為1.76兆元,另外投資陸股則有新台幣27.4億元,若加計以人民幣計價的寶島債約為2,028億元)。
綜上所述,台灣銀行業在2000年首度政黨輪替前後,值阿扁總統剛上台之際,曾實施「二五八金融改革計畫」,當時打掉新台幣2兆元呆帳,好不容易才把體質改善。但近年來馬政府大力西進、全面傾中的結果,致力對陸企放款,正好搭到金融業西進的「末班車」。若是未來中國經濟生變,陸企出現債務「連環爆」之危機,台灣的銀行業恐可能又成為了「重災區」。扁政府是省錢、愛人民的政府,和馬政府亂花錢、掏空台灣經濟,形成強烈的對比。
由《中國影子銀行内幕:下一個次貸危機》的作者張化橋(原為中國人行官員)指出,中國的信貸擴張情形,其實比美國或歐洲的量化寬鬆措施都還要更嚴重。加總1986到2012年,中國的指標M2貨幣供給額複合增速約為21.1%。對於中國尚在開發中的國家來說,其GDP成長年率目前約7%,通貨膨脹率卻只有不到2%,其實已經算是相對的通貨緊縮。所以,我們若用貨幣經濟學上的費雪方程式來檢視中國經濟發展,其遠景是相當令人憂心的。在該方程式中,貨幣供給額年成長率之增加率(估20%)應該等於經濟成長率(7%)與通膨率(2%)之總和。由前項數據得知,中國流通出來過多的貨幣數量,結果並無法有效的創造其經濟成長,雖物價上稍為和緩。此表示其貨幣流通的效率欠佳,可能浮濫預算甚至人謀不臧的成分非常的高;若這樣下去,中國經濟不會出問題就奇怪了。
真它~不是人~馬堂主~它的心是~黑的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