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既多是平埔族和高山族,如何能學到閩客語?
台灣國臨時政府總召集人 沈建德
1. 社學及番社學:康熙、雍正、乾隆皆廣設社學。
2. 清兵:7千至1萬閩粵兵常駐台灣,3年1換。
3. 偷渡客:和佬藏平地,客人藏山腳,也是來源。
學習成果如何?
1. 雍正(1722-1734)年間:南部平埔族已經會講和佬話。台灣志略記載:「凡近邑(按:今之台南、高雄)之社,多講官話及泉、漳鄉語,與漢相等」。
2. 乾隆年間(1735-1795):中北部平埔族也開始略通閩客語。西部平埔族全部漢化。乾隆23年(1758) 開始賜姓。台灣府志記載:「歸化各社番眾,衣衫半如漢制,略曉漢語」。表示全台平埔族已至少略通閩客語了。
3. 同治10年(1871):平埔族精通漢語而忘母語。淡水廳志記載:「風俗之移也,十年一小變,二十年一大變。淡水番黎較四邑為多。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以前郡志所錄,類多耳所未聞,目所未睹。今自大甲至雞籠,諸番生齒漸衰,村墟零落。其居處、飲食、衣飾、婚嫁、喪葬、器用之類,半從漢俗。即諳番語者十不過二、三耳」。
這些記載反映了台灣人被消滅的經過,人間慘劇。中華民國不為此道歉,反而堅持「一中」、「92共識」、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目的要台灣人認賊作父,閣下答應嗎?
圖:歷史上,台灣每換一次統治者就得學一種外來語。日本時代角板山的學童除了學日語當「皇民」之外,還要拿太陽旗出操,培養對天皇效忠。長大之後,男同學果然去南洋為天皇當兵效死。這是台灣人的悲哀(來源:前衛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