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餐廳APP」引起的爭議
一則新聞《友善餐廳竟非無障礙餐廳,議員、身障者都傻眼》/蘋果即時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608/881521/ 引起多方熱烈討論。
首先,非常感謝多家媒體願意大篇幅報導,其中道出長期以來「廣大台灣身障朋友的困境與辛酸。想安心吃個餐或家庭小聚都那麼的不容易,連首都圈都如此遑論圈外。」讓人憂心逐漸步入老人化的台灣社會,障礙人口勢必暴增無上限,怎麼辦?政府當局能給我們答案嗎?
個人長期涉入推動環境無障礙的議題,基於莫名的使命感,嘗試從障礙者觀點之一提出看法。本文以蘋果即時這篇報導為基調,假設內容也是真實的。坦白說,我對台灣媒體並非完全信任。本文若因媒體走精若有出入也請當事人包涵。
「議員高嘉瑜今表示,這個 APP 的內容對身障朋友幾乎毫無助益」
說毫無助益恐有偏頗,或許因為 APP 架上餐廳資訊有誤更新速度趕不上造成困擾,但也非毫無益處。我曾在 APP 找到一家我很滿意的「滿穗台菜餐廳」,但我並不知道這家餐廳是否完全符合無障礙法規,多次用餐很順利但沒上過廁所。我捷運搭到北捷松江南京站上完廁所出電梯就到達此餐廳。
全球最大地圖 Google Maps 隨時接受廣大使用者抓出地圖錯誤資訊寄回公司,但這天文數字預算養出的地圖仍然存在錯誤。我明明在汐止但地圖滑鼠顯示卻是板橋區,我手機收到的也是板橋區的氣象資訊。雖多次寫信更正,但一直都沒改正。
無障礙標準
任何人都不能忍受用餐環境存在障礙,所以才需要政府訂定無障礙的標準,讓大家都能順利用餐。但當局對環境無障礙法規的制定常因時空改變而必須適時修法更新,基本上並無爭議。可是建築物接受無障礙標準的規範總會因起造時間因素而有適法上的困擾,所以才會有新建建築物和既有建築物等分別,各自適用不同法規標準予以設計或改善。
原本政府期盼透過兩把利劍即「新建建築物一律符合無障礙標準」和「透過每次餐廳新開張或重裝修時主動介入無障礙檢查,合格通過後才能使用。」理想上,市面餐廳全面無障礙應該快速可期。但,為何幾乎每天都有新開張或換裝重新開幕的餐廳,卻未見「不友善餐廳」有走向被消滅的跡象?
關鍵問題就在這裡。查閱《20130301
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室內裝修,指除壁紙、壁布、窗簾、家具、活動隔屏、地氈等之黏貼及擺設外之下列行為:一、固著於建築物構造體之天花板裝修。二、內部牆面裝修。三、高度超過地板面以上一點二公尺固定之隔屏或兼作櫥櫃使用之隔屏裝修。四、分間牆變更。」簡單的說,「只要是貼的、非固定裝上的和不動分間牆,不論容貌如何改變都不算室內裝修,政府就不檢查環境是否存在障礙。」這是法規天大的漏洞呀!期望個身障團體給予政府更大壓力,期盼盡快補洞!
認證標準
政府提供經費讓民間有想法的人設計 APP ,協助障礙者順利找到適合個人用餐的環境資訊,其實值得鼓勵。但有些小地方必須注意。如目前陳列於餐廳的標章,台北市社會局和受委託單位並列且帶頭,很容易讓人誤認為台北市政府是主辦單位或共同主辦。政府角色容易過大背書又沒監督,其實可以清楚載明「經費補助單位: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以及補助比率。」
受託單位既然標榜「友善餐廳認證」,就該朝更符實際改版。字面理解「友善」不是絕對標準,採單一認證對於不同的障礙者來說也不是每個人都感覺同樣的友善度。我曾建議「可以趁機推出 2016 新版本,分友善一星、友善二星 …… 等,讓 APP 使用者明瞭自己該找什麼等級的餐廳才能安心用餐。」
中央法規
設立在既有建築物的既有餐廳,因先天環境受到很大限制,若全面要求符合無障礙法規,恐怕市面大量餐廳都無機會改善必須搬遷或歇業;所以既有建築物餐廳以 300 平方公尺規模以上大餐廳才需規範。也因為如此,真正障礙者平常所見的餐廳能安心用餐的少之又少。
希望各團體攜手合作,讓這保守的政府肯動手修法調整門檻,讓更多的「價格友善餐廳」加入無障礙餐廳的行列。
除了友善餐廳 APP 外,我也寄望市面能早日出現「友善診所 APP 」。每次發燒,我們都得忍受疲累難過的身子硬撐到大醫院才能順利就醫,即使住家附近存在一堆各科診所或一般醫院,而我們只能在外觀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