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林默娘與媽祖及天上聖母之關係

林默娘與媽祖及天上聖母之關係

楊上民

林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庚申323日酉時,祖籍是福建湄州嶼,為晉安郡王林祿22世孫林愨第六女,母王氏。自誕生至六歲都不會說話,因而曰默娘。至宋太宗雍熙4(987)丁亥9月初9日逝世,得年28歲。因其在生之時,略知藥草,對鄰居有所幫助,故死後被鄰居築起小廟壇奉祀。由於她沒有結婚就死掉,一般對沒有結婚的女人都稱為姑婆或是媽祖,故林默娘被奉為「媽祖」。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2),勑建神祠於湄州,封護國庇民昭靈顯應仁慈天后。乾隆二十二年(1757),勑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羣生誠感咸孚天后,紹普行三跪九拜禮。

康熙除在湄洲嶼建祠,並勑令福建及臺灣兩岸設奠祭拜,且要行三步一跪五步一拜之盛會。這是如今迎媽祖盛會之由來。

歷朝累褒封號春秋致祭

宋徽宗宣和五年癸卯(1123),始賜順濟廟額,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封崇福夫人、紹興二十六年(1156),封靈惠夫人、紹興二十七年(1157),加封靈惠昭應夫人、宋孝淳熙十年(1183),封靈慈昭應崇善福利夫人、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褒封進爵靈惠妃、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加封助順、開禧元年(1206)加封顯衛、加定元年(1208)加封護國助順嘉應英烈天妃、宋理宗寶祐元年(1253),加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正妃、寶祐三年(1255),加封靈惠助順嘉應慈濟妃、寶祐四年(1256),加封靈惠協正嘉應善慶妃、開慶元年(1259),進封顯濟妃、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封護國明著天妃、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加封顯佑、元成宗大德三年(1295)輔聖庇民、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加封廣濟、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加封護國輔聖庇民顯佑廣濟靈感助順福惠徽烈明著天妃、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勑封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明成祖永樂七年(1409),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清康熙十九年(1680)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清康熙二十二年(1682),勑建神祠於湄州,封護國庇民昭靈顯應仁慈天后、清康熙六十年(1721),臺灣朱一貴作亂,天后顯靈,鹿耳門水長數尺,舟師並進,七日克復全臺,雍正四年(1726),巡臺御史禪濟布疏,聞御書神昭海表之額、雍正十一年(1733),總督郝玉麟巡撫趙國麟奏賜錫福安瀾匾額,並令江海各省茸祠致祭、乾隆三年(1738),勑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羣生天后、乾隆二十二年(1757),勑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羣生誠感咸孚天后,紹普行三跪九拜禮、乾隆51(1786)臺匪滋事,乾隆52(1787)公中堂福康安統領兵船三百餘號,於9月初4日蚶江開渡,初5日齊抵鹿港登岸,颺風大作,始知天后庇祐,未幾,臺地蕩平,中堂奏聞神功,勑封「天上聖母」,御賜「恬瀾昭貺」匾額。贊曰:「維天降靈,孝慈成性,赫赫洋洋,坎巽司令,於穆不已,為德之盛,女中聰明,乃神乃聖,億萬斯年,積善餘慶」。

湄洲嶼建祠,稱為朝天閣

臺灣省文獻會編譯之伊能嘉矩著「臺灣文化志」第二章「靖臺之紀功及報賽」記載:

「清軍乘天時地利之良機,進入澎湖奏捷,施琅乃歸功於神明庇佑,以施琅之名,上『加封天妃疏』,上奏對海上守護神天妃即媽祖,為報賽之特奠,疏文中云: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六日、二十二日等,臣在澎湖破敵,將士咸謂:恍見天妃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而平海之人,俱在天妃神像,是衣袍透濕,二神將兩手起袍,觀者如市,知為天妃助戰致然也,又先於六月十八夜,臣標署左營千總劉春夢天妃告之曰:『二十一日必得澎湖,七月可得臺灣』,果於二十二日,澎湖克捷,七月初旬內,臺灣遂傾島投誠,其應如響。因此,乃於康熙二十三年,為之加封天妃為天后,同時在其原籍福建興化府浦田縣之湄洲嶼建祠,稱為朝天閣;又特遣禮部郎中雅虎至澎湖,致祭在媽宮澳古來小宗祀該神之廟,亦在此時』。

「臺灣文化志」第三章「天妃及其他海神之信仰」記載:「當清軍征討鄭氏於澎湖時,相傳亦有其神之靈異,將軍施琅乃上請加封天妃疏,清朝特簡派禮部郎中雅虎到澎湖致祭,翌二十三年加封天后,稱天妃為天后乃濫觴於此時,當施琅就臺灣府治(明寧靖王故居)新建天后宮;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事件時,傳神佑之靈顯,在彰化縣鹿港之敕建天后宮碑記曰:『乾隆五十一年冬,逆匪林爽文作亂,滋蔓鴟張,我皇上特命協辦大學士嘉勇公福康安為將軍,統率巴圖魯侍衛數百員,勁旅十餘萬,於五十二年十月杪,由崇武放洋,時際北風盛發,洪波浩湧,三軍聯檣數百艘,漫海東來,一日齊登鹿仔港口岸,繼而糧餉軍裝,分馳文報,舳艫羅織,均保無虞,維時嘉義一帶,匪徒猖獗,突聞貔貅數萬,錙重千艘,如期並集,群醜寒心,知有神助,故軍威大振,所向披靡,克日擒渠燬巢,收復全臺,雖曰將士用命,凡此亦皆仰賴天后昭明有赫,護國庇民之功,威靈顯著者也,將軍奉天子命,崇德報功,就鹿擇地,建造廟宇,以奉祀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