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關懷的毒品政策
自由台灣黨
毒品犯罪的問題,我們得要站在基層民眾的角度思考,以穩健的角度進行刑事政策改革。
絕大多數的犯罪者,甚至包括毒梟,都是社會體制失靈的結果。當社會資源分配不公,長年積累的黨國權貴壟斷了階級流動的渠道,台灣人長期處在國族意識混亂、夾在美國、中國、日本的帝國爭霸中,失去了掌握自身命運的信心,其反撲的力量,轉化為利益的追逐(冒犯罪風險擔任上層毒梟)與現實的逃避(基層民眾染上毒癮)。
這種台灣民族主義的困境,與資本社會的扭曲相互結合。人民生存的意義與榮耀被數字概念化,有錢者感到空虛,貧困者面臨無力,因此,即使我們成功廢除中華民國憲法、住民自決建國,毒品問題依然存在於台灣,其程度的嚴重性,取決於社會資源分配、關懷互助體制的運作成效。
犯罪者大多是社會弱勢,對他們採取一昧敵視的態度,無助於解決源源不絕的問題。
然而,社會隔離與應報,在犯罪能量強大的情形下,短期內不宜偏廢。但對於初涉毒癮的民眾,應該提高醫療預算、強化醫療院所的治療機制,這種做法,在實證上比起直接抓起來關來得有效。監獄目前的矯治功能低迷,進監獄越久,與社會越脫節,未來繼續吸毒的風險越高。
也就是說,面對毒品問題,短期內我們應該延續「寬嚴併進」的刑事政策,重者重罰,輕者以治療優先,同時增加醫療院所、社福機構及教育文化預算,達成長期面上,讓毒品失去吸引力。
其實對流亡政府體制、黨國思想的推崇,也是一種精神毒品。台灣人多年來被中國國民黨強迫餵食,中毒成癮而不自知。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依然應該採取寬嚴併進的態度,對情節嚴重的黨國權貴如馬英九、連家、洪秀柱、朱立倫予以迎頭痛擊,但對基層民眾予以包容,提供正確資訊,逐步改變他們對ROC毒品的依賴。
不分輕重、全面的打擊雖然換來一時的人心大快,但也造成台獨的能量無法積累、擴散到台灣的每個面向。不管是毒品還是流亡政府體制,我們都要以「解決問題」的恆心與毅力出發,為後代子孫的願景奮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