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太平洋之戀──台灣.南島民族.太平洋研究

太平洋之戀──台灣.南島民族.太平洋研究

蔡百銓

這個學期開學前,林媽利醫師推薦我到一家學校通識教育中心,開授南島民族與太平洋文化」。開學後,中心主任讚美我說:「蔡老師,您為台灣開闢了太平洋這個研究領域。」這是客套話,但是我確實下過功夫研究太平洋。台灣還有許多研究領域等待有心人開闢或是增強。我研究太平洋的歷程可供參考。

台灣與南島民族

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上古時代,台灣屬於廣袤的南島世界。台灣是中華文化盡頭,也是南島文化源頭。澳洲貝爾伍德教授主張,大約六千年前台灣原住民南下征服島嶼東南亞,同時迅速東向前往太平洋,西向前往馬達加斯加。

林媽利醫師鑑定血液,發現非原住民台灣人約佔全體人口百分之91,其中百分之85具有原住民血統、百分之89具有對岸中國越族血統。而紐西蘭學者研究語言學與生物科技DNA細菌人類學/幽門螺旋桿菌,證實毛利人與更廣大的波里尼西亞人的祖先源自台灣。《經濟學人》周刊報導說夏威夷人是made in Taiwan

李壬奎教授指出滿清政府以有沒有繳稅為準,而把原住民分為高山族與平埔族。他說這是「沒有學術根據的」。例如阿美族明明住在東部海岸平原,卻因為還沒抽稅而被歸類為高山族。1935年台灣總督府不再把原住民汙名化,以「高砂族」稱呼生番、以「平埔族」稱呼熟番。高砂族包括九族:泰雅族、布農族、鄒族、賽夏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魯凱族。

戰後,國府承認高砂族九族,稱為山地山胞,後來改稱為原住民、原住民族。陳水扁總統追加承認五族:邵族或鄒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但是來不及承認北部凱達格蘭族、西部平埔族群。目前官方承認原住民族總共14族,人口532000人,分布於中部山脈與東部平原。

馬政府對於原住民採取「以夷制夷」的分化統治政策,拉攏高山族群、打壓平埔族群。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主張原住民族身分應該由他們自我認定 Self-identification漢族身分不必原住民族認定,為什麼平埔族群身分必須由漢族與高山族群認定?

好奇心與使命感

就我而言,研究太平洋是偶然,也是必然。1991年偶然在一場演講會上,我聽到李壬奎教授介紹南島語言與貝爾伍德教授的前述理論。好奇心驅使我到國家圖書館,翻出貝爾伍德那篇文章拜讀與節譯。

我也懷著強烈使命感,希望台灣善用原住民因素而與南島國家建立關係,打破外交困境。研究太平洋必有助於擴大自己與國人國際視野,也有助於外交官與商人、遊客對於該地區的了解。我研究全球,征服太平洋只是遲早的事。

中國企圖在國際社會圍堵與孤立台灣,但是台灣可以打開心靈、面向世界。想要經貿全球布局,想要打破外交孤立,第一件事就是腳踏實地好好研究。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隨時做好準備,當機會敲門時,才可能開門迎接。阿基師說得好:「沒有不好的舞台,只有不盡責、不努力的演員。」台灣人是一種狂妄墮落的人群,經常懷有虛妄的大漢沙文主義,瞧不起也不屑研究小國,連綠營也一樣。新加坡鼻屎大,那麼台灣有多大?

不學則無術。巴布亞新幾內亞位在太平洋,居民是說巴布亞語言的黑人。1999年李登輝總統花了三億元,收買巴國外交承認。錢交過手,不到一星期就斷交。邱義仁可能連報紙都不看。他從外交部提出十億元,交給兩個犯有前科的大老千,說是要與巴國建交。如非政權移轉,這筆錢很可能變成呆帳。

學術移植與本土化

研究一個陌生區域,最方便的起點莫過於翻譯名著。我翻譯《大洋洲史》與《太平洋文化史》出版。我摘要貝爾伍德教授的論文,以〈台灣:南島民族的發源地〉為題,作為前書的附錄,也登在《山海雜誌雙月刊》。許多原住民透過這篇文章,知悉他們的南島族人散布在世界上廣袤地區。他們發現自己不是孤伶伶生活在台灣,心靈必然受到相當衝擊。我在《山海雜誌雙月刊》譯介十多篇文章介紹南島文化。新潮流流氓以此作為我「與國民黨學者關係良好的政治鬥爭罪名。

翻譯外文著作,把學術從國外橫向移植到台灣。囫圇吞棗,只會從外國人角度看世界。學術研究必須台灣化、本土化,從台灣角度看世界。三、四年前我辭去教職,埋首整理授課講義出書,包括2010年前衛出版的《南島民族與國家:台灣篇.太平洋篇》。

台東南島文化節

研究太平洋,不能只作個書蟲。1999年台東市開創年度南島文化節。這個文化節不知道是否提高國人對於南島世界的了解?是否作過評估與檢討?是否變成唱歌跳舞的純娛樂活動?當地學術機構有無能力提供足夠的學術支援?

南島文化節的誕生有一段故事。1995年庫克群島的紐西蘭裔克隆孔教授寄給我一張CD片。我閱讀說明文字,獲悉庫克群島舉辦年度波里尼西亞音樂節。我立刻寫信給庫克群島總理,請他寄給我一張邀請函。接著,我向文建會總幹事黃石城先生申請一筆經費前往。返國後我向黃先生提出舉辦南島文化節構想,強調必須輔以學術研究。我也把這個構想向明利國教授提出。他向台東縣長陳建年先生轉達,促成這個文化節實現。

2008年初台灣首度派遣原住民團體,前往美屬薩摩亞,參加第十屆太平洋藝術節。這是我向外交部提議的。但是同樣缺乏學術研究配合,只能算是一趟觀光旅遊。我也促成台東杵音原住民文化團體,以來賓身分,參加紐西蘭2000年第八屆毛利人傳統舞蹈比賽。

太平洋文物館

想要引導社會大眾了解太平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成立大洋洲文物館。台北市原住民委員會在北投擁有一座樓房,或可整修為大洋洲文物館。最好有個演講廳,以便舉辦介紹大洋洲或其他主題的演講。

澳洲布里斯班博物館設有大洋洲文物館,可供台灣借鏡。該館面積大約只有100,分為密克羅尼西亞、波里尼西亞、美拉尼西亞三區。除了展示文物之外,還有多媒體設備。遊客根據節目表按鍵,可以觀賞太平洋各地的文化活動影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