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芭蕾舞‧美育‧文化建設 1/2

芭蕾舞‧美育‧文化建設 1/2

蔡百銓(人權講師 前民進黨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幹事)


想要使高級表演藝術成為產業,就要先培養具有欣賞能力的市民。
-漢寶德教授
藝術教育有助創意人才之養成,甚至促進產業的創新及創意發展。
      -朱宗慶教授(前北藝大校長), 2012
                                                       
美的本身是創造力,也是競爭力。韓國研究指出,企業每投資1美元在設計上,銷售就能增加19美元。只強調功能的時代已經結束,未來產業趨勢是技術、美學並重,藝術人才會很搶手。
-郭淑芳(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副司長), 2013


芭蕾舞是傷風害俗的大腿舞嗎?《天鵝湖》劇照,漂亮的幾何圖形。


文化無國界,所有的文化都是人類的共同資產。「所有的文化以其豐富多樣與相互影響,形成屬於全體人類共同遺產的一部份」,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文化合作原則宣言》如是主張。芭蕾舞屬於美育或藝術教育一環。美育激發創意,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產生經濟效益。

凡是具有意義的外國文化傳來台灣,融入本土,就會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芭蕾舞亦然。海納百川,故成其大。台灣人渴望世界看見台灣,自己也應該多看世界。推廣台灣學,同時加強全球學。多吸收外國先進文化,激發自己的創意,營造具有世界風貌的台灣文化!

觀賞芭蕾舞多年。本文作個心得報告,希望激發更多讀者變成同好。如獲邀請,我很樂意前往演講(onechuan123@gmail.com)。散播歡樂,弘揚藝術。增富台灣文化內涵,促進文化創意產業。 

YouTube看霸王戲

戀上芭蕾舞是個美麗的錯誤。那年我在真理大學兼課,原擬申請開授《歌劇欣賞》,不料有人捷足先登,臨時改為申請《芭蕾舞欣賞》獲准。闖入這個領域,就像1910年史特拉文斯基譜曲的芭蕾舞劇《火鳥》故事裡的伊凡王子,誤闖魔法森林而不克自拔【YouTubeStravinsky Ballet Firebird。後來我辭職,修潤講義出版成書,並把全書掛在網站上《芭蕾舞魅影-附日本古典戲劇淺探》,但是學校回不去了。

現在先介紹觀賞芭蕾舞霸王戲的方法:找到 YouTube窗口,鍵入想要觀賞的芭蕾舞劇名稱,再加上英文單字ballet。舉例言之,想要尋找芭蕾電影《舞國英雄譜Center Stage》,鍵入center stage ballet,也可以找到青年最喜歡的「the way you make me feel_ballet de pelicula」(3:01)。而想要觀賞蔡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劇:《天鵝湖》請鍵入“swan lake ballet”、《睡美人》請鍵入“sleeping beauty ballet”、《胡桃鉗》請鍵入“nutcracker ballet”,然後點選您喜歡的芭蕾舞團。餘此類推。

頂級芭蕾舞團包括俄國基洛夫/馬林斯基芭蕾舞團Kirov/Mariinsky Ballet與波修瓦芭蕾舞團Bolshoi Ballet、英國王家芭蕾舞團Royal Ballet、美國芭蕾劇團American Ballet Theater、法國巴黎芭蕾舞團 Paris_Opera_Ballet// Ballet de lOpéra national de Paris 、義大利史卡拉芭蕾舞團La Scala Theatre Ballet 等。

第一節 芭蕾概論

芭蕾舞劇結合創意巧思與戲劇、音樂、美術、舞蹈、聲光、舞台佈置與服裝設計等,乃是精湛的綜合藝術(gesamtkunstwerk)。芭蕾舞星大都是年輕的帥哥倩妹,而歌劇明星則必須邁入中年才能音量渾厚。

「芭蕾」這個名詞源自拉丁文ballare,原意為「跳、跳舞、舞蹈」。義大利文作為ballo, balletto。法文作為 ballet1630年代英文引用。早期台灣翻譯為足尖舞、西方古典舞、芭蕾特,1950年代中期改稱芭蕾。ballet 可以翻譯為芭蕾、芭蕾舞、芭蕾舞劇、芭蕾舞團,視情況而定。

芭蕾舞訓練嚴格,是一種很殘酷的表演藝術。台上兩分鐘,台下十年功。芭蕾舞跳法非常科學,分為五個基本腳位、七個基本手位、十二個基本動作,卻變化無窮。這是1661年路易十四在羅浮宮裡創辦的皇家舞蹈學院確立的,後人再踵事增華。

想要了解芭蕾舞術語,請上網參考幾篇入門文章「Reach the sky: 芭蕾術語介紹」與「芭蕾術語分享- 中文繁體模版」、【WikipediaGlossary of ballet。而芭蕾教學影片,可以參考【YouTubeInsight: Ballet glossary-positions of feet;【YouTubeBallet Technique

芭蕾舞有一種最高難度的旋轉舞技,稱為FouettePirouette。單腳站在腳尖上,全身快速旋轉。一般人早就重心不穩,倒地不起。觀賞【YouTubeOdiles Coda;【YouTubeOdile entrance & Black Swan pas de deux

八大特徵、六大學派

閆傳斌教授指出,芭蕾舞蹈具有八大特徵:開(雙腿外開)、蹦(腳面盡可能突出)、直(膝蓋伸直)、立(身體直立挺拔)、輕(跳舞輕盈)、準(準確符合各種動作的規定)、穩(動作穩健紮實)、美(舞姿動作要有美感)。

芭蕾舞教學已有六大學派,等待台灣創造第七學派:法國教學法(École Française method)、丹麥布農維爾學派(Bournonville School)、義大利齊凱蒂教學法(Cecchetti method)、俄國瓦嘉諾娃教學法(Vaganova method)、英帝國教學法(Imperial method)、美國巴蘭欽教學法(Balanchine method)【YouTubeVaganova Ballet Academy

音樂與編導

芭蕾舞劇只要配合音樂,導演能夠自由發揮創意。舉例言之:同樣是蔡可夫斯基《天鵝湖》開頭的序曲,Vladimimir Begitchev導演(維也納州芭蕾舞團)不演出劇情,只以輕音樂演奏【YouTubeTchaikovsky-Swan Lake ;而Kenvin Mckenzie導演(美國芭蕾劇團)則利用這段序曲,演出惡魔把公主變為天鵝的過程【YouTubeTchaikovsky: Swan Lake, American Ballet Theatre

特色舞(Character Dance

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土風舞,編為芭蕾舞演出。與劇情無關,純粹提供娛樂。例如《柯碧麗亞》裡的〈波蘭馬祖卡舞曲〉【YouTubeBolshoi Ballet-Coppelis: Mazuka;《拿坡里》裡的〈義大利泰倫塔拉舞曲〉【YouTubeBournonville:Tarantella Napoli

第二節 芭蕾舞:兩種美學觀點

芭蕾舞美學可以分為兩種:「劇情芭蕾」強調演出故事,而且必須是啞劇,與歌劇分家;「音樂芭蕾」主張聆聽音樂與觀賞舞蹈,不必有劇情故事。

(一)劇情芭蕾

劇情芭蕾即是傳統芭蕾。主張芭蕾舞應該以舞蹈演出劇情故事。芭蕾舞與歌劇原本一家,合稱歌劇芭蕾。1760年法國諾維爾主張兩者應該分家。該年他的《舞蹈與舞劇書信集》出版,強調芭蕾應以動作與啞劇演出故事,而非靠著歌詞唱出劇情。諾維爾也主張去掉與劇情發展無關的插曲。前述「特色舞」就與劇情無關。

(二)音樂芭蕾

音樂芭蕾強調芭蕾不必劇情故事,只要和著音樂起舞。也稱為抽象芭蕾、交響芭蕾。大多數人觀賞芭蕾乃是想要逃避現實生活一陣子。如果還得記憶繁瑣的劇情故事與人名,未免太辛苦。音樂芭蕾舉例:俄國舞星Polina SemionovaYouTubeORIGINAL=Polina Semionova-Ballet-H. Gronemeyer

音樂芭蕾始創於1845年《四人舞》(Pas de Quatre),倫敦皇后劇院首演。普尼作曲、佩羅編舞。後人根據文獻記載與想像重現【YouTubeBBT/School of Russian Ballet Pas de Quatre8:44  

1905年《垂死天鵝》首演。這是俄國編舞家佛金為帕芙洛娃量身打造的。音樂採用法國聖桑《動物嘉年華》第十三樂章天鵝,而聖桑靈感則來自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田尼森勛爵長詩《垂死天鵝》。此戲是世界上最短的芭蕾舞作品,全長320秒【YouTubeAnna Pavlova- The Dying Swan;【YouTubeMaya Plisetskaya & Ballet Kirov-La Mierte del Cisne

1909年《仙女們》(Les Sylphides)首演。原本稱為《蕭邦組曲》,採用《蕭邦組曲第四十六號》(Chopiniana, Op. 46)【YouTubeMikhail Baryshnikov-Les SylphidesChopiniana(Les Sylphides)Kirov ballet

2006年張秀亞老師主持的「高雄城市芭蕾」演出《綻》。李靜君編舞,採用巴哈編號bwv104010421043的音樂。李小姐觀賞歐姬芙的花卉畫作,獲得創作靈感【YouTubeC19高雄城市芭蕾舞團「綻」30:00)。

《四季》是個經常演出的音樂芭蕾【YouTubeVivaldi-The Four Seasons 1984。《波麗路》(Bolero)膾炙人口。這是貝嘉(Maurice Bejart)根據拉菲爾譜曲的同名音樂而編舞的作品,原是1981年電影《戰火浮生錄》插曲【YouTubeSylvie Guillem-Bolero14:59)、【YouTubeRoland Petit, Bolero16:36)。同樣的音樂,舞出不同風格【YouTubeRoland Petit, Bolero

喬治‧巴蘭欽

音樂芭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推俄裔美籍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他主張芭蕾舞不必述說故事,只希望人們「看音樂、聽舞蹈」(to see the music and to hear the dance)。巴蘭欽原是「俄羅斯芭蕾舞團」台柱,1933年移往美國。他成立紐約城市芭蕾舞團(New York City Ballet),創立美國「巴蘭欽芭蕾舞教學法」【YouTubeGeorge Balanchine Ballet

巴蘭欽的作品可以《珠寶》(Jewels)為代表,舞出珠寶的魅力。此劇包含三部分(綠寶石Emeralds、紅寶石Rubies、白鑽石Diamonds),分別採用三位音樂家(佛瑞、史特拉文斯基、柴可夫斯基)的現成音樂作品。

YouTubeJewelsTeatro alla Scala)(3:29);【YouTubeBalanchine: Jewels on DVD/Blu-Ray (Mariinsky Ballet & Orchestra) 1:22)。《C大調交響曲》【YouTubeGeorge Balanchine's Symphony in C1:15

第三節 芭蕾舞在台灣

台灣芭蕾最早是從日本傳入的,日本芭蕾則是從俄國傳入的。1945年國府入主台灣後,芭蕾舞仍然盛極一時。有利可圖,孫晉炎才會製作芭蕾舞鞋、韓福安生產芭蕾舞裙推銷牟利。觀賞1957年【YouTube】「許清誥古典芭蕾舞欣賞會」,可見當時芭蕾舞仍然盛極一時。

然而國府入主台灣後,台灣文化換軌:從日本文化軌道,回返中華文化軌道。國府獎勵中國民族舞蹈,認定芭蕾舞是「有礙善良風俗的外來文化」,現代舞則「毫無藝術價值」。而中華文化標榜「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芭蕾舞不再是藝術,而是一種低級戲班子的表演。芭蕾舞由興盛而逐漸沒落與衰微。

這是台灣文化發展歷史上的悲慘主題:政權更迭頻仍。新政權剷除舊政權的文化,造成文化沙漠,然後再植入自己的文化,一切從頭做起。台灣文化發展無法累積每個朝代的成果,斷層與失序現象一再發生。

不管怎樣,1979年姚明麗公演《吉賽爾》與《天鵝湖》等舞劇,芭蕾舞終於在台灣重振旗鼓。這第二波芭蕾舞是從歐美而非日本傳入台灣的。但是如今在某些老世代心目中,芭蕾舞仍然只是大腿舞。他們的心態就像穆斯林(回教徒)一樣。甚至連台中女中學生穿短褲,仍會觸犯校規,因為「屁股形狀太清楚,會引發男生遐想」。

參考資料:
蔡百銓。「芭蕾舞之戀」《台灣守護周刊》2014-06-26128
蔡百銓。《台灣之戀: 卻顧所來徑》相關文章
蔡百銓。《芭蕾舞魅影-附日本古典戲劇淺探》

蔡百銓。《廟簷下的沉思:台灣民俗宗教/傳承與改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