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明史列傳的臺灣

明史列傳的臺灣

楊上民

明史列傳第211記載:「萬曆末,紅毛番泊舟於此,因事耕鑿,設闤貴闠,稱臺灣焉」,又載:「鷄籠山在澎湖嶼東北,故名北港,又明東番,去泉州甚通……中多大溪流入海,水澹,故其外名淡水洋」。萬曆十四年(1616),日本有取鷄籠山之謀,其地名臺灣,密邇福建尚寧遣使以聞,詔海上警備。

但是「臺灣」之地名,是清朝編輯《明史》時所譯,在清朝以前,祇知「ㄊㄞˊ ㄨㄢ˙」之音,並不知「ㄊㄞˊ ㄨㄢ˙」的寫法,到清朝編輯《明史》時,才將「ㄊㄞˊ ㄨㄢ˙」音譯為「臺灣」而列於《明史.列傳》,之後「臺灣」才通行。
其實「臺灣」的寫法並不正確,正確的寫法是「岱員」。「岱員」是秦始皇根據《列仙傳》記載五個仙島之「岱輿」、「員嶠」合稱為「岱員」。

「臺灣通史」引用列子湯問篇,曰:「徐福有來臺灣,今雖無可確證,而五百男女之散處日本、琉球者,後嗣不絕;然則,秦時男女,或有往來臺灣者,未可知也。或曰,澎湖則古之方壺,而臺灣為岱員,於音實似」。

按,臺灣為岱員,於音實似,是以燕京音(國語音)為準,若以古河洛音(臺灣音)則完全相同。

不管「臺灣」是否為「岱員」之誤,最初為這塊地取名叫做「ㄊㄞˊ ㄨㄢ˙」的確不是荷蘭人,也不是此地的山地人,因此可以確定山地人並不是臺灣的原住民,因為地名都由在地人所取,不可能由後到的人代替在地人取當地的地名。如果說山地人是臺灣的原住民,那麼原住民為什麼沒有對該地取地名?這是說不通的。

從人種的類型做比對,如果臺灣人是南島民族之移民,就遺傳學來說,臺灣人的膚色、臉型、眼睛、輪廓和骨骼,為何和菲律賓人、馬來人、紐西蘭人、馬達加斯加島人完全不同?也和「東番」的山地人差很大?反倒是所謂的「原住民」的膚色、臉型、眼睛、輪廓和骨骼,比較像菲律賓人、馬來人、紐西蘭人、馬達加斯加島人。


由此可見,所謂的臺灣原住民,實在是比「岱員」人後到「岱員」這塊土地,他們才是南島民族移民臺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