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商環境日益險峻 台商的下一步怎麼走?!
阿湯哥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與「推動台灣公投入聯」理念之堅定支持者)
中國的經濟成長與商務環境等在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後,似乎出現了越來越糟的「崩壞」情況。台商在中國面臨西進以來空前險峻的態勢,從獲利數字或資金匯出入金額、投資環境力與風險度變化數值來看,今年自由時報記者兩則報導陳述非常地清楚,分別為9月3日吳佳蓉、高嘉和:「幾家歡樂千家愁…台商西進 虧損普及化」,與8月31日林菁樺報導:「電電公會調查:中國投資風險度 創9年新高」,以及過去鮮少看到台商「如何回流台灣、企業再生」方面的說法。近日筆者在臉書8月30日由Mao Shen 提出「抓住機會尾巴讓台商回流-後山計畫」。換言之,值此中國經貿大環境趨於惡劣之際,企業與政府應當上下一心,共同找出一條生根立業之路來,祈求台灣政經的永續經營永不滅絕、甚而發光發熱。
電機電子公會 (簡稱為「電電公會」) 於8月30日發布最新「中國地區投資環境與產業發展調查」,該計畫主持人為中原大學企管系教授呂鴻德。指出中國投資風險度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高、投資環境力是連九年來一路下滑,等於是說中國的商業環境自從馬政府上台後,就不曾轉好而出現一路「向下探底」的慘狀,當初馬還一直鼓勵台商西進,資金紛紛湧入中國,這是非常嚴重且不可原諒的謬誤。該報告發現台商在中國布局意願下滑,但回台投資意願也下滑。該公會理事長郭台強呼籲,政府要台商鮭魚洄游前,得先營造穩定的經商環境。再從2010~2018九年間的中國投資環境力與風險度變化數值(分數1至5分,此為5刻度的評量,自由記者林菁樺提供,資料來源:電機電子公會調查報告),其中投資環境力的分數是從3.655、3.632、3.574、3.462、3.326、3.264、3.23、3.172與3.151,出現連續9降而未曾回升。此顯示台商在中國布局的意願下滑,呈現每況愈下的態勢。若換算成今年的投資環境力的分數為63.2,幾乎接近「不及格」的邊緣。至於投資風險度的分數,則是從2.256、2.252、2.266、2.351、2.508*、2.556、2.564、2.587與2.603,此數值應越低越好,今年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高,呈現一路在攀升中。特別在2014年發生「反服貿」的太陽花運動之際即有急速惡化的態勢,這不是理想的結果。
該報告指出,台商回台投資、融資意願也下滑。面對中國的環評標準日漸嚴苛,主要是長三角的江蘇昆山、珠三角的廣東珠海等地祭出「限汙令」政策。郭台強舉例,中國禁收廢紙顯見其對環保具有高標準的要求。中國工資、人資仲介費用的持續上漲,此對勞力密集產業的影響尤鉅。台商遭遇的經營困境與日俱增,幾被逼成無路可退,就是尚有「反避稅條款」之衝擊、台灣品牌的轉型不易、兩岸關係的冷凍、中國企業興起競爭等。該公會亦期望台灣政府能夠「營造穩定經商環境
吸引台商回流」。調查顯示台商在中國經營有幾項新的發現,包括:台商對中國布局的意願下滑、和中企合資意願的上升。由此可見部分台商想要退出中國、找尋接手者。此舉呈現了對未來遠景多、空「兩極化」的現象。但台商回台投資與融資意願皆下滑時,代表台商有在思考回台後能如何發展。政府必須拋出吸引「鮭魚洄游」的具體政策,同時要營造穩定的經商環境,畢竟製造業是國家產業之「根」。該調查的新發現還有台商對於未來在中國經營預期感到悲觀,主要是台商在中國的獲利空間遭到壓縮。台商回台,雖也是選項之一,「為何一定要到中國上市!」相信政府會支持台商回流,經濟部已前往電電公會提出「五缺」解方。報告指出,中國投資環境力的連九降、投資風險度則為連八升,且有加劇的現象;調查亦顯示,台商布局地點出現緬甸、柬埔寨等地區,這些皆為低工資且「新南向」政策的涵蓋國家。以OEM(代工生產)產業為例,則為強調哪裡人工、土地等成本便宜,台商就會在哪裡繼續「逐水草」而居並遂行其「cost down」的美夢,卻從不思考產業的技術升級或轉型、創新,甚至連中國政府自己也跑去非洲的工業區開發。
台股上市櫃公司「錢」進中國投資至今,累積金額已接近2.3兆元台幣,但營運卻出現「獲利集中化」、「虧損普及化」的極端化趨勢。上市櫃公司轉投資中國極為普遍,共計1,275家、占比約八成,今年上半年合計認列獲利約1,377億元,上市公司占比逾96%,而上櫃公司(等於是「二軍」) 卻不及4%,其獲利能力甚差也! 認列獲利前十名的上市公司,更占全額的53.8%;而轉投資中國認列虧損方面,上市公司有41%,上櫃公司更有逾半出現了這樣的慘狀。對比將近2.3兆元投資金額,若年報酬率可達到一成以上,算是還有「錢」景;實際狀況卻是不佳,出現「幾家歡樂而千家愁」的現象!台股548家上櫃公司 (等於有些是用其子公司的名義為之) 轉投資中國事業家數合計高達1,537家,而今年上半年僅615家認列獲利、714家是認列虧損(其餘是認列零或已處分的「認賠殺出」),賠比賺的還多;時間再拉長,累積帳面虧損(期末帳面價值減去實收資本額乘以持股比重)家數高達812家,更超過賺錢的626家,就是說日前台商在中國賺錢不易,明顯有「虧損普及化」的現象。727家上市公司在中國轉投資事業家數,高達4,589家,今年上半年合計認列獲利為1,330億元。光鴻海認列一家富士康工業互聯網 (FII) 獲利 (按:這是有IPO (初次上市)的關係,而實際營運獲利有待考證) 就將近230億元 (占比逾1/6),而認列獲利前30家共計809億元、占比逾六成,剩下者約521億元則由其餘4,500餘家去分配,此凸顯嚴重的「獲利集中化 (大者才有機會賺錢,而小者恐不易營利)」情形。此外,從錢進中國規模來看,以鴻海累積匯出2,032億元為最多,其次是台積電494億元、富邦金493億元、台泥476億元及南亞410億元,但鴻海累積匯回投資收益僅16億元、南亞9億餘元,台泥掛蛋;相較於正新累積匯出34億元、已匯回收益高達450億元,在中國飽賺的大型上市公司未必會將獲利匯回台灣,此出現「債留台灣,前(錢)進中國」的失衡狀況。
台灣上市櫃公司自馬政府上台後,從2008年起至2018上半年止 (單位:億元),當年度匯入中國金額分別為1,201、1,125、1,690、1,868*、1,577、1,599、1,887*、1,613、1,681、1,396、531億元,其中在2011與2014年分別在簽訂ECFA與擬簽訂服貿協議之際,出現西進中國投資的高峰期;當年度匯回台灣金額分別為56、112、64、92、121、137*、88、100、134*、44、81億元,其中在2013與2016年匯回台灣的金額創下「新高」,這算是台商的「逃命線」;而匯回匯出比 (單位:%)分別為4.6、9.9、3.7、4.9、7.6、8.5、4.6、6.2、7.9、3.1、15.2*,其中。台商西進今年中國急速降溫中,中台雙邊關係趨緩且急凍下,僅上半年就出現了81億元,此刻面臨中國的資金管制措施下,恐將變得更難將資金匯回台灣。
過去台商對於在製造業方面的論述,普遍採取節省成本「逐水草」的遷居模式,鮮少聽聞到運用台灣在地優勢的說法。就是說台灣人工、成本高,就往更低廉的地方去;今日中國不行做下去,就準備再搬到更低廉的東南亞去吧!
筆者參閱Mao Shen先生近日在臉書上,提到『台商正從中國逃難出來,台灣能否抓住機會? 他建議若花蓮建構一條高架高速公路穿越台東到西部的高雄或屏東,並把台灣用圍牆圍起來作為「台灣保稅廠區」,台灣絕對有機會達成高經濟成長率再現6~10%』。建議政府此刻所有建設皆延遲兩年,率先進行這項要命的工作。該計畫的細目,詳述如下:1.
活化、再生高雄港:將鐵路連接至高雄港口,貨櫃從高雄出口;2. 便利管理外勞,繁榮台東:從台東用經濟郵輪,疏運東南亞勞工進出與省親;3. 重現昔日「加工出口區」的繁華:制度化新式廠房之統一規劃與興建;4. 產業適得其所,無須耗資外移:在快速環評過關後,進行行業類別垂直整合的生產區塊;5. 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台東當地人士或原住民優先保障工廠工頭名額;6. 避免像花蓮般,淪為中資炒作區:台東人土地進行保障價格予以保護或收購;7. 適時興利,減少資金外流:在免稅與保稅之餘,儘速進行招商與回台投資獎勵計畫。筆者於細目下直接標示其優點與效益後,更加地一目了然。但這個計畫要執行有其困難度,大概只有過去扁政府的高能力與高效率才能執行,過去舉凡全球讚嘆不已的101大樓、台灣高鐵、雪山隧道、員山仔分洪隧道等,皆節省公帑且品質優良,堪稱「福國利民」的鉅作,造福子孫,留芳萬古。因此,建議主政者能放棄成見並省酌或考量其可行性,台東是台灣後山,此計畫將使其脫胎換骨、改變成真,朝野切勿繼續噴口水或者畏首畏尾,則台灣經濟恐難再有此良機再現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