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湯潮勳_台灣自2000年以後之外人直接投資分析_0829


台灣自2000年以後之外人直接投資分析

阿湯哥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與「推動台灣公投入聯」理念之堅定支持者)

外人直接投資、台商回流投資、政府與企業投資等金額的高低,牽涉到對台灣經濟的信心與展望等評比問題。近年來前述的這些金額普遍偏低或不振。今年821日自由時報的兩篇報導,分別為記者黃佩君:「美光加碼台灣前7月僑外投資轉正」與盧冠誠:「第2FDI31.6億美元創次高」,此舉顯示外資加碼投資台灣日益殷切。筆者初估此和美中貿易戰的爆發、自2016年之後小英政府鼓吹「新南向」政策等逐漸和中國經貿脫鉤等因素息息相關。

(2018)年前7個月所有外資投資前五大行業(資料來源:經濟部)之排序(件數、金額與成長率)如下:1.電子零組件製造業34/24.7億美元/30%2.金融保險業155/19.56億美元/378.8%3.批發零售業763/4.98億美元/9.1%4.專業、科技、技術服務業255/2.64億美元/-14.48%5.不動產107/2.44億美元/-58.37%。整體行業投資總額-2,029/60.05億美元/9.5%。由此得知,整體外資前來台灣投資有漸至佳境的現象,主要還是以電子業與金融保險業為主,唯不動產的投資衰退接近六成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事項。

經濟部日前公布外資投資統計,下半年起許多「大案」逐漸落實中,除整體外資投資轉正外,其中「新南向」國家對台投資也同步翻正。台商前往當地投資日增,同理東南亞或南亞國家亦應有善意、同步的反應始為正常的結果。今年前七月外資投資年增36.26%,一掃上半年年減20%陰霾。主因是七月有美國美光擴大對台投資,總投資金額達30億美元(約900億台幣),推升七月之外資投資年增373%。根據投審會僑外投資統計,前七月僑外投資件數2,029件、年增9.5%,投資金額60.05億美元(約1,816億台幣),年增36.26%。投審會表示,七月投資成長主因是半導體產業鏈擴大對台投資,包括:荷蘭商美光增資台灣美光半導體等;重大投資案件多半在股東會召開完畢後,於今年下半年具體落實,預計今年將會持續成長。除整體外資投資轉正外,新南向國家對台投資也翻正。投審會表示,前七月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358件、年增17.38%,投資金額1.421億美元(約42億台幣)、年增3.45%;其中成長力道最強者,包括泰國年增25.5倍、澳洲成長1.63倍以及印度成長1.47倍。至少這些國家踏出他們的第一步,願意前來投資台灣,並將台灣納入投資的考慮地區。

我國對外投資也同步成長,前七月對外投資335件、年增24.54%,投資金額65.96億美元(約為1,979億台幣)、年增13.05%;增加主因是台泥在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後,以12億美元增資第三地子公司TCC與國巨以7.4億美元收購美國普思電子(PLUTOMERGER)等。我國對新南向國家投資,則是出現「螞蟻雄兵」的情形,雖件數增多而整體金額卻減少;前七月共計投資案為113(年增76.56%),投資金額15.24億美元(年減36.25%),此為稍嫌美中不足,期能改善此現象,以達成共創雙贏、互惠的境界;至於印度是南亞最重要的第一大國,當地投資則從過去的「罕有」金額,高度成長達到129.32倍為最多的紀錄。

至於近兩年自小英總統執政後,外人前來台灣直接投資(FDI)金額(單位:億美元,資料來源:中央銀行)如下:2016.Q32.12016.Q478.22017.Q19.32017.Q272017.Q311.22017.Q45.32018.Q120以及2018.Q231.6。此數字乍看起來,比起馬政府時代稍微「好轉」了不少。中央銀行日前公布第二季國際收支統計,金融帳淨資產增加(淨流出)126.4億美元,連續32季、續創史上最長淨流出紀錄,但金融帳項下的直接投資是暌違六季後再度呈現淨流入,金額為7.9億美元;另外,第二季外國人來台直接投資(FDI)達31.6億美元,創下歷年次高。

我國FDI歷史高點為2016Q478.2億美元,受惠於美光收購華亞科,以及漢微科出嫁荷商艾司摩爾(ASML)所帶動;台灣目前FDI單季前兩大金額,都出現在蔡政府執政時期。央行昨公布第二季國際收支,經常帳順差178.2億美元,金融帳淨資產增加(淨流出)126.4億美元,累計金額3,794.2億美元(約台幣11.57兆元),但此淨流出金額有趨緩跡象,第二季淨流出金額為近九季新低;央行官員表示,主因是以保險公司投資國外債務證券為主的居民對外證券投資淨增加只153.9億美元,低於首季287.4億美元。蔡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為旅行收入帶來不錯成效,經常帳項下的旅行收支部分,第二季旅行收入31.8億美元,年增7.8%,為連續三季呈現正成長。央行官員指出,第二季整體來台觀光人數小幅滑落0.1%,但東南亞旅客大增16.7%,以菲律賓及越南最顯著,加上每人每日消費金額及停留天數都有成長,成為第二季旅行收入成長的主要因素。至於旅行支出方面,反映國人熱愛出國旅遊,第二季旅行支出逼近5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9%,預料第三季適逢暑假旺季,旅行支出還會繼續攀升。

查閱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資料,我國自2000年以後,外人直接投資金額(FDI Inflows)(單位:億美元)2000-75.572001-50.812002-32.272003-35.612004-39.382005-42.182006*-139.242007*-153.42008-82.032009-47.892010-37.992011-49.042012-55.472013-49.242014-57.512015-47.822016-110.262017-75.03。據此得知,扁政府八年的總額為571.685億美元(註:2000年取一半的金額),每年平均金額為71.46億美元;馬政府八年的總額為441.105億美元(註:2008年取一半的金額),每年平均金額為55.138億美元。由此觀之,扁遠優於馬,八年執政多出近130.58億美元(折合台幣為4,000億元),每年平均金額亦高出16.322億美元(折合台幣為500億元)。至於蔡政府因執政至今歷時才兩年多,期間還不算太長(暫未詳加探討),加上美中在「貿易戰」爆發後國際情勢丕變,期望政府能夠再多加把勁努力下,以吸引更多的外資或台商回流,並投入台灣的製造業,替台灣內部創造就業機會,帶動經濟成長。

目前台灣的GDP成長不及3%並不算太好,尚低於全球的平均值。台灣股市雖站穩了萬點關卡,但民眾普遍的感受不夠強烈,其漲勢主要是集中在外資持股高的權值股與科技股,致使台灣內部「財富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等於說外資賺走了不少台灣錢;讓全民垢病的薪資自從2000年後的實質增幅相當的有限,加上「薪資M型化」、物價上漲、房價居高不下等等,故許多民眾對於薪資成長或經濟復甦等還是「無感」。台灣經濟成長動能不足,背後暗藏重大的隱憂,此為值得大家憂心與關切的議題,就是民間投資的持續不振。由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得知,台灣在2017年民間投資的實質成長出現了負1.35%,預測今年的民間投資實質成長率為達到4.26%,但「事與願違」,令人遺憾的是今年上半年的資本形成實質成長僅為負1.51%,至於此刻政府能否拿出具體的對策並迅速恢復動能、有效提升,恐不無疑問?國內投資的長期不振,已經是萬年陳疴迄今無解,譬如台灣民間的超額儲蓄金額偏高,業已連續5年突破2兆元。換言之,台灣企業並不是無錢投資,而是對國內投資環境有所顧忌或者對未來經濟發展前景根本就沒有信心,包括:中國因素、五缺問題、台灣內部的國家認同與主權歸屬等始終懸而未解,因此台商普遍是不願意回來投資台灣,遑論要求外資前來投資呢?建議政府當局對於前述的這些問題應當盡速設法解決,引導外資前來或者台商回流投資台灣,絕不可採消極態度或馬虎因對,不然台灣經濟成長動能將難以提振,對於台灣內部的創造就業、提升薪資等也有負面的影響,連帶地影響到民間消費提升,請問這樣下去台灣經濟要如何才能真正地好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