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湯潮勳_新南向是「新難向」 越南是「越難」_0918


新南向是「新難向」越南是「越難」?!

阿湯哥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與「推動台灣公投入聯」理念之堅定支持者)

「新南向」政策是小英總統在2016520上台之後為分散以往台商過度集中於中國投資的重點施政方向之一。而在「新南向」政策下,台商日前前往投資的重鎮國家,尤以越南為馬首是瞻;去年台商在越南投資創下新高。但「新南向」似乎也不是如預期般的平順無礙,而越南也出現了若干問題,不禁讓各界認為台商在越南的海外投資果真是越來越難(「越難」)?!首先,從國內銀行業在東協國家的狀況談起,參閱今年910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孫彬訓報導:「銀H1(上半年)東南亞獲利重摔新難向?」出現獲利有嚴重遞減的情況。早在同年727ETtoday新聞雲記者紀佳妘報導:『新南向變成新「難」向? 黃志芳列2大挑戰點出台商困境』,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曾表示存在著解決人才需求、市場資訊不足等兩大問題。加上同年618日經濟日報社論更是曾直接地指明:『「新南向」不能變成「新難向」』。換言之,「新南向」對於政府或台商是知易行難的任務,必存有其困難處。若處理不當恐淪為「新難向」。從中國再轉進東南亞,必須由國內朝野審慎、務實面對與執行的神聖使命。

金管會公布2018年上半年國銀海外的最新獲利,發現國銀在東南亞地區與英國獲利衰退最多、歐洲市場今年在經營上有較多的挑戰,故宜審慎看待。另外,也有業者認為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中國市場也必須謹慎保守因對。根據金管會統計,2018年上半年國銀在越南的據點獲利衰退40%,排名從去年第5跌落至第6;新加坡分行獲利也同樣地衰退40%,獲利排名從第6降到第85家英國分行上半年僅賺2.7億元,衰退近60%,從去年的獲利第7,跌出前10名之外。各銀行指出如下所述:今年東南亞市場正在歷經經濟波動,整體市場因貿易經常帳逆差較大且外債依存度較高,受到國際經濟形勢影響較大。以東協各國來說,菲律賓政府在積極推動基礎建設、進口更多的原物料,致經常帳逆差擴大,菲幣披索在今年以來已貶值約7%;印尼因外資持有債券多且外債依存度高,匯率也易受外幣資金流動影響,今年以來外資流出,印尼盾兌美元也貶7%,造成市場流動性趨緊,壓縮整體銀行利差;新加坡亦受地區經濟影響,整體銀行提存增加。在歐洲方面,截至今年7月底,倫敦分行提存後損益較去年同期增幅逾30%;目前對歐洲市場2018年下半年評比為「審慎樂觀」。在海外各據點中,歐美、中國、香港等主要區域獲利皆較去年同期成長,僅在新加坡分行出現衰退,主要係因聯貸客戶申請重整,增提備抵呆帳金額所致。中國市場因為受美中「貿易戰」的直接衝擊及中國內部經濟因素影響,整體市況比不上以往,將是「備感艱辛」的海外市場。綜上所述得知:國銀三大海外艱辛市場,就是在新南向、中國、歐洲等區域;經營挑戰(即面臨的困難)分別為東南亞市場因為貿易經常帳逆差與外債依存度等較高,故受到國際經濟形勢影響較大、美中貿易戰直接衝擊及中國內部經濟因素影響、英國脫歐可能會出現無協議的「硬脫歐」,恐導致英國與歐盟區的政經動盪加劇;至於因應對策分別為著重客戶匯率波動避險需求、積極做好風險控管、注意風險管理及保守審慎態度、注意風險管理及審慎樂觀態度。換言之,前述的三大市場皆為艱困區域,皆無法輕鬆以對,必須緊繃神經而專心處理未來可能的變局。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在727ETtoday新聞雲報導表示:「新南向」政策是台灣近年來首要目標,南韓、日本等國在爭搶東南亞市場也不遺餘力甚於台灣。越南是台灣在東協國家中最重要夥伴之一,應視為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近年來在台灣深具特色的餐飲、食品加工業等開始進軍越南,未來應鼓勵更多業者搶攻這塊市場。黃志芳指出,第一波的「南向」政策是鼓勵台灣業者前來東南亞投資,當時主要以代工、加工出口至歐美市場,僅少數業者選擇開發東南亞具有潛力的內需市場。近年台商發現越南是可積極耕耘的市場,因為當地人口將近9,500萬人,加上節慶、飲食習慣等頗為類似,故非常適合台商在越南投資。黃志芳提出目前台商面臨的2大挑戰如下:首先是解決人才需求問題,雖看到無限商機,但缺乏人才也難完成。新南向政策是強調以「人」為核心,企業的「企」把人拿掉,只剩下「止」,表示什麼事也做不了。其次是市場資訊不足,在勞動、環保或進出口等相關法規,台商皆會面臨市場熟悉度的問題。此外,黃志芳也鼓勵台灣企業家運用優良技術及服務,開發當地新商機,把錢賺回台灣,以避免進入既有市場並變成競爭關閉產線因而產生阻力。


台商「新南向」,難免會碰到了政治上的困難,今年618日經濟日報社論:「新南向」不能變成「新難向」。尤其是越南目前是台商前往新南向最多的國家,大家往南前進,千萬不能變成「越南()」?!記得在20145月曾引發越南人民反中暴動「513事件」中,當時波及南越胡志明市、平陽省與同奈省的414家台商,遭受搶劫、焚燒等破壞而遭致嚴重損失,至今曾經滄海而心中難以平復。今年六月中旬又因民眾憂慮「經濟特區法」,可讓園區租借時間長達99年,可能圖利中國投資者,於是再次掀起「反中」浪潮。台灣部分廠商受到波及,像寶成等企業的局部停工。值此大力鼓吹「新南向」政策之際,越南卻屢傳「反中」事件導致「排華」情結,讓台商承受巨大的政治風險,值得我們深思,以避免讓「新南向」再次變成「新難向」?!越南堪稱台商自中國撤守後,轉進東協的首選地區。越南有6千家台商,是僅次於中國的台商集中地,加上在中、越紛爭下,具高度的政治風險,非常需要政府駐外單位提供面對逐季、分區評估風險。對越南這個高風險並曾對台商嚴重劫掠的國家,必須審慎評估短期、中期、長期,區分北越、中越、南越,以及大城與小鄉間的風險差異,並要求台商落實「建立風險管理」。這種「外部性(externality)」的可能風險事務,建議應由政府部門提供服務,以減少中小企業的負擔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