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沈建德_稍微看書就知台灣被莊肖維,那裏是漢人移民社會!


稍微看書就知台灣被莊肖維,那裏是漢人移民社會!

台灣國臨時政府總召集人 沈建德博士

社會課綱審完首輪,歷史及地理都維持台灣為漢人移民社會,但只要翻一下歷史就知並非如此:

1. 清聖祖實錄及東華錄:鄭滅後漢人遣回中國原籍,台灣恢復原住民社會。

2. 蔣毓英台灣府志:鄭去,留下漢化番男女共30,229人,從恆春到彰化(彰化以北沒有),成為漢化種子。

3. 滿清典籍:康熙入台,為防鄭氏據地為盗重演,禁漢人渡台,謂之「禁過番」;禁入生熟番地界稱為「禁入番」、還有禁帶眷、禁娶番。

4. 「條陳臺灣事宜狀」:雍正台灣知府沈起元提及「化熟番為漢人,化生番為熟番」留下漢化政策的證據。

5. 台灣志略(雍正年):「凡近邑(按:今之台南、高雄)之社,多講官話及泉、漳鄉語,與漢相等」。由此可知,漢化由台南、高雄開始。

6. 台灣府志(乾隆年)記載:「歸化各社番眾,衣衫半如漢制 ,略曉漢語」。

7. 台灣省通誌:乾隆23年(1758)強制實施賜姓名政策(見https://www.facebook.com/TPGOF/posts/2089292194639008 圖),是最具體的漢化事實。

8. 「安平縣雜記」記載賜法:「如是潘官所招,一概隨同姓潘;金官所撫,一盡姓金;劉官所撫,一盡姓劉」,難怪以前台灣沒血緣關係的一姓村比比皆是。

9. 台灣府志:鄭時漢化最北到彰化,至乾隆29年,改社為莊漢化者(因鳳山縣誌 云:里、保、莊、鎮皆漢人所居,社則土番處焉),彰化以北,彰化縣及淡水廳 132莊。

10. 淡水廳志(同治101871):「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前郡志所錄,類多耳所未聞,目所未睹。今自大甲至雞籠,諸番生齒漸衰,村墟零落。其居處、飲食、衣飾、婚嫁、喪葬、器用之類,半從漢俗。即諳番語者十不過二、三耳」。

11. 1885年,劉銘傳「台灣暫難改省摺」奏稱,台灣沿海8縣番64。而民,也是漢化番。可見,到1885年台灣還是原住民社會。

12. 1895之後日本統治至1945,「皇民化」停止。

13. 王世慶「台灣公私收藏族譜目錄初稿」:1951年後蔣介石賜姓賜族譜,荒唐到兄弟姊妹各不同姓,而當時修的族譜791件,佔台灣全部族譜的65


14. 「台閩地區戶口普查」:截至1956年,中國難民總共94萬,約只佔台灣人口的10分之1.這是台灣漢人移民社會的真相,若不改正課綱,無法交代。




13:牛車的啓示。


1717年的諸羅縣志番俗圖,捕魚、插秧、穫稻,完全和560年前的台灣相同,牛車除外,我是見證人,證明台灣人就是原住民。

清時台灣無公路,路多像現在的田間小路,兩3米寛的泥巴路,所以牛車輪很大(直徑約6尺),但很薄,只有兩輪,以免陷入泥中,牛都拉不動。

日據之後台灣才有公路網,鄉下雖仍是泥路,但有石頭、磚頭(火燒磚)當給配,牛車輪不會陷入泥中,故改成4輪的。

中國外來政權16611895佔領台灣234年,只知剝削,無建設,從和日據後牛車的比較就可瞭解。


1945台灣又被中國外來政權佔領,19494萬換1元,1950年度國防預算佔總預算的90.0%,到1970年仍高達60.1%。若不獨立,台灣人命運不問可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