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中國金融市場風險節節升高 金融業與台商當審慎因應

中國金融市場風險節節升高  金融業與台商當審慎因應

阿湯哥 (曾留美多年主修財經,為自由台灣黨終身義工)

今日早上起來後,翻閱自由時報知名財經版記者王孟倫的兩篇有關當前台灣金融業在中國的金融市場訊息感到憂心忡忡,認為中國的內在環境惡化得實在太快速,因為其市場風險攀升速度驚人,我國金融業應當事先防範於未然,並對中國市場的放款應大幅緊縮為宜。根據金管會統計數據得知,台灣的金控集團(含銀行、租賃公司等)對中國去年 (2016)底放款餘額為新台幣7031.59億元,較之於2015年底大減1488.57億元,減幅高達17.5%,而此金額位居各國之冠。此舉無異是將台灣資金在進入「錢坑」或埋藏在「金融地雷」中。

我國金控集團對海外地區 (資料來源:金管會) 2015年底與2016年底的放款餘額 (單位:新台幣元) 分別如下:海外整體總額為27,167.57億元與27,306.25億元,微幅成長138.68億元 (+0.5%);中國為8,520.16億元與7,031.59億元,減少1,488.57億元 (-17.5%),降幅不低;香港為4,688.15億元與4,402.72億元,減少288.43億元 (-6.1%);美國為3,254.37億元與3,432.66億元,增加178.29億元 (+5.5%);新加坡為1,174.1億元與1,269.92億元,增加95.82億元 (+8.16%);越南為638.52億元與723.28億元,增加84.76億元 (+13.3%)。由此觀之,在大中華區的海外放款呈現嚴重衰退的情況,美國則有上升的態勢,至於新南向的投資亮點國家如新加坡、越南也是節節高升。

我國金控集團從事海外放款主要以旗下的銀行的直接融資為主,另有租賃公司也從事放款係以融物代替融資,但主要是集中在中國市場。金管會表示,中國由於近年來景氣趨緩、成長減速中,本國金控業者的風險意識隨之提高,開始嚴格審查授信品質,對中國「放款」金額也明顯地減少,也使得其「曝險」同步降低中。近來「中企頻傳出倒帳,大家都怕踩地雷,寧可少賺點、也不要冒風險!」這是台資銀行普遍的心聲。由於近年中國的金融市場風險提高,加上兩岸敵對關係未解,故金融業本具有高度敏感性。而且台商赴中國投資降溫,所以其貸款需求亦跟著減少。我金融業對「新南向國家」的放款業務,則出現成長的態勢。相較於對中國的放款在縮減中,對「新南向國家」在去年放款餘額都較2015年成長許多。其中,對馬來西亞的放款大幅成長61 (雖然成長幅度大,但實際金額低,效果較不明顯)、對柬埔寨成長高達42%、越南成長13.3%、新加坡為8.16 (東協各國中,以新加坡放款最高) 以及泰國為7%。像台商眾多的越南及柬埔寨,也有不錯表現;泰國以往著墨不多,現在也成為新的樂園。

所謂「曝險」,是指放款、投資加上同業拆借三大項目之總和;若是曝險金額愈大,代表金融業必須承受風險將會越高。根據金管會統計資料得知:美國仍是台灣最大曝險國家。去 (2016) 年底本國金控對美曝險金額為39,768億元,筆者推估此金額的節節升高,未來恐和川普的貿易保護與擴大美國國內基礎建設等政策應是息息相關的。排名第二是中國、金額為23,281億元。中國近兩三年的經濟成長趨緩,甚而出現「硬著陸 (hard landing)」或者「崩潰(collapsed)」的機會與日俱增,故建議我金融業者不可不慎也!台灣金融業對美曝險比中國還高,主要是「投資」這項目金額遠遠大於中國。但從放款金額來看,中國是我國在海外放款最多國家,去年底仍達到7,031.59億元,約佔整體海外放款的25.8%。此比重稍嫌偏高,建議應逐年下降為宜,不超過15%為原則,避免過度集中單一特定地區之風險。

若與放款金額排名第三的美國相比較下,對中國放款金額是美國的兩倍之多。筆者認為台灣不是中國的「提款機」,過去二十年以來過度西進中國投資經商的台灣似乎吃虧者居多,甚而傾家蕩產者也為數不少,令我百思不解為何仍有許多的台灣人前仆後繼願意前進中國、債留台灣?此外,我對香港放款金額為4,402.72億元、位居第二。但香港已非過去的香港,自由度是日益的低落。甚至鄧小平昔日所言:「馬照跑、舞照跳」的五十年不變的一國兩制路線,也逐步地趨於「一制()」,任由中國共產黨在香港走回頭路,遂行其專制、獨裁統治。相信在新特首林鄭月娥於今年七月一日上台後,其內部的紛擾當是有增無減的。所以我說今日的香港不是外資、也算是中資了!

細算一下,此刻的中國加上香港,等於佔我金融業整體海外放款比重約為42%。雖台灣的金控集團在去年底對中國放款足足減少1,000多億元,但此絕對金額仍是各國最高。建議小英政府應該拿出對策來降低台商對中國的金融往來,避免台灣方面在日後遭到重大的經濟上損害。金管會強調,雖已經要求本國銀行對中國放款增提準備金,以強化風險控管,我對中國曝險情況已在明顯下降中。唯恐台資銀行業若不盡速撤離中國,該無限的後患必定產生。此舉也顯示我國過去的金控集團對海外放款,似乎存有「集中度」明顯過高的問題。持評論之,以世界之廣闊,中國並非唯一的市場,應以台灣為中心,故國際化絕不是走向中國而是前往全球各地。筆者認為舉凡像印度、印尼、德國或其他的新興國家等,也當是值得我國金融業者前往布局或思考設點的考量地區。

參考資料:
[1] 王孟倫,2017。金控怕踩雷 對中放款減1500億,自由時報:45日。

[2] 王孟倫,2017。我對中放款金額 仍是各國最高,自由時報:4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