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核你到永遠 ── KONRAD 康拉德低階核廢料永久貯存場

核你到永遠
── KONRAD 康拉德低階核廢料永久貯存場

公民電力公司發起人 方儉

核你到永遠是另一部紀錄片「Into eternity 的名字,我也用「核你到永遠」為題,向這部先行的紀錄片致敬。

這是我在上週末到德國主要的行程之一,上週一(1120日)的3小時參觀,親身接觸到核廢料「最終貯存場」,見識德國人的工業、工藝,以及其背後的思維方式。這是我第一次到德國。過去的認知都是間接的,只有走進這國度,才會有親身的感受。

我個人認為這工程背後有更強大的「德意志」在後面,所以我住東柏林,前往柏林圍牆紀念館參觀,看到許多年輕人在博物館內仔細參觀、聆聽介紹,非常認真,從服飾上來看,有些應該是阿拉伯的移民。

這是一個人類苦難的所在,除了冷戰柏林的分隔,還有納粹的集中營營房的遺跡,即使過了70年、30年,現場成為快樂的旅遊聖地,但是我還是體會到深層的認錯、道歉、改過的「意志力量」,這非語言、形象可以表達的。

德國應該是核科學的發源地,如果不是納粹對猶太人的排斥、集中營、屠殺,當年核子科學家不會跑去美國,美國就不會發明原子彈,核能也不是美國發明出來的,而是德國。

面對核子科學遺留的問題,德國人沒有選擇迴避,他們目前的想法是核電廠停爐除役後17年,完全拆完,把「綠草地」還給當地人。

當然這要巨大的工程,深厚的科技,適合的地質條件,以及無休止的溝通。

雖然我沒有機會訪問當地反對核廢場人士的意見,但從訪談中,我相信反對的力量還是非常強大,意志力量也同樣強大。我相信唯有強大的不同意志力量的交織、撞擊,才能形成真正的民主進步,讓大家找到新的出路,而不是在「維持現狀」的漩渦中打轉叫「民主進步」,其實是只有一個方向的「獨裁退步」。

這趟行程,我更確認我不是「反核人士」,因為我這30年來所做的只是要求既有的核能太危險,要按標準程序來運轉、管制,降低風險,但是有司官員的錯誤認知、私心自用,造成台灣核電的風險極大。

有一段我和參觀嚮導施密特先生的對話我沒有放在這裡面,我給他看台灣核二廠錨定螺栓斷裂、核四廠反應爐圍阻體上出現裝了排洩物的寶特瓶,他的臉色都變白了。他是學物理的,並非核工,但他也無法想像有人可以這樣做事的,他的工作只是在處理相對於反應爐心燃料最最最微量的放射性廢料,都這麼大費週張,我相信他和他的同事們做夢也無法想像台灣人是這麼玩核電廠的。

我們也談到台灣的核廢料,我給他看蘭嶼核廢場的照片,簡陋的水泥板,形同露天堆放,他問我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這次換我無言了。

按照德國的標準,我會變成擁核派,施密特會變成反核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