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批判教改錯誤的人請先弄清楚整個來龍去脈

批判教改錯誤的人請先弄清楚整個來龍去脈

台灣小留學生家長協進會秘書長 黃育旗 (Johnny Y.C. Huang)
包括李遠哲、黃武雄等人於1994年成立四一O教育改革聯盟時,提出以下四大教育改革訴求,呼籲政府: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訂教育基本法。況且這四大訴求都是經過數百個參與關心教育改革的加盟團體,不斷的充份討論,溝通後,才形成這四大訴求,非只是李遠哲,黃武雄等幾個人就擅自作決定的,它是多數人所作的決議,要批判的人,應該也要點常識吧!
近年來廣設大家批判的是廣設高中大學,而稍微有點常識,不必有高知識的人都不難理解,所謂廣設高中、大學,指的是廣設「公立」高中、「公立」大學,只是沒有特別強調「公立」二字,因為、全世界沒有人會要求政府廣設「私立」高中、「私立」大學吧!

相信大家都知道,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私立學校,多於公立學校,也絕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敢動用原始納稅人(Original Taxpayers)的血汗錢,去補助私立學校,按私立學校屬於私人企業,不該動用原始納稅人血汗錢補助私立學校,這是違反公平正義,全世界卻有台灣的中國國民黨敢這樣做,而竟然沒有人敢予以批判,包括曾經執政八年的民主進步黨,也受制於數十年早已積惡成習的惡習,不敢,也不願意得罪私立學校,未曾予以有效遏止,令人遺憾。

尤其台灣的私立學校幾乎都是中國國民黨的權貴所開設的,譬如宋美齡的衛理女子中學,陽明山華興育幼院、華興中學、宋美齡心腹包德明的明傳、謝東閔家的實踐、王廣生的育達私立高中、私立大學、前中國國民黨的立委穆閔珠文化大學、吳伯雄家的元培醫專、中華中學、張建邦家的淡江大學、陳璽安家的稻江中學、稻江大學、李慶安家的金甌商職、鄭逢時家的醒吾、王永慶家的長庚護校、長庚大學....罄竹難書,為什麼沒人批判這麼多不公不義,長期縱容這些權貴們每逢開學,就是億來億去進入它們的私人口袋,教育是這樣辦的嗎?

當年黃武雄等人呼籲政府廣設(公立)高中、大學,是私立高中、目的也是希望逐漸遏阻私立學校繼續設立,這樣的想法有錯嗎?立意有錯嗎?就如同法律明明規定任何人都必須經過三審定讞才能定罪,定罪後才須要坐牢、可是、包括陳水扁2008年卸任總統後,未經法院三審定讞宣判,就被疑似馬英九教唆的司法人員把陳水扁關進牢裡,如今經過近八年的法律程序,陳水扁被控的四大案,至少已有三個被判無罪定讞,疑似被教唆的司法人員所執行,似乎跟疑似教唆的馬英九無關,照到底是執行者的錯誤?還是教唆者的錯誤,不就跟這個教育改革的版本一模一樣嗎,呼籲教育必須改革的人包括李遠哲,黃武雄等諸多具有高度良知的人,事後並沒參與教育改革的執行,怎能把原立意良好的教育改革政策,意圖嫁禍及歸罪於他們呢?

在下要說的是,李遠哲,黃武雄等要求教育改革的人,不是不能批判,惟想參與要批判的人,是否應該多去讀點書,瞭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後,再下個人註解和定論,或許會比較持平,比較可觀吧!

過去的27年來,在下經手過逾一萬個台灣小留學生,在自己的國家沒有公立學校可讀,可是、這些台灣的小留學生到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等這些國家,都隨時有當地公立學校可讀,直到今天,在台灣每100個國中畢業的學生,還停留在只有32個可以有機會、有名額進到公立高中,套一句歐美國家的人時常說的:請告訴我為什麼須要納稅?

在台灣批判教改的人,包括路仁教授,鮮少有人敢批判是誰縱容那麼多的私立學校的始作俑者?這些人或許不知道台灣教育發展的整個來龍去脈,但是、起碼也應該多蒐集具體的事證,再批判不遲,才不致於有偏頗的爭議。

當年站出來要求教改的人,包括李遠哲、黃武雄等,也只提出教育改革的四大訴求,呼籲政府正視教育必須改革,事後他們沒有任何人參與教育改革的執行,事實上是事後執行的人出了問題,非提出教改人士的建議和想法有問題,況且當年提出教改的人也未參與執行啊!

是誰縱容這麼多私立學校多於公立學校?台灣的大專院校從1984年的27所大學,公立14所、私立13所,私立大學等於是公立的一半、以及77所的專科學校,暴增到2007年的148所大學,公立51所、私立97所,私立學校多於公立,全求絕無僅有、另外、15所專科學校。大學生人數也從1984年的173,000多人,成長到2007年的112人,從1984年起,這個畸型的教育執行者,除了2000年到2008年是民進黨執政,恕在下尚無民主進步黨執政八年期間,有多少新設立公私立學校(含高中、大學)以外,不都是「中國」國民黨在執行國家教育的規劃嗎?

在下從1989年開始從事國際教育工作,基於業務的須要,走過非常多有台灣小留學生的國家,當然也會加以瞭解世界各國的教育概況,像新加坡人口大約450萬,只有二所國立大學,加拿大土地面積是台灣300多倍大,人口大約3200(2012年的報告),全加拿大也只有79所國立大學,沒有私立大學。我真的不知道,台灣何德何能,須要搞到近二百所公私立大學,說穿了,就是書蟲作怪,有錢就能專科升格學院,學院升格大學,歷任教育部長不用負起沒能力規劃教育的責任嗎?歷任的教育部長會不知道嗎?那些部長大官都沒有介入私校的運作嗎?這過程沒有不可告人的內幕嗎?





1 則留言:

  1. 教改混亂非因廣設大學,而是管涉大學

    UDN專欄上有文章,認為廣設大學後升學壓力未疏解、教改未成功,是因部份專科學校改制大學。李遠哲在2000年後主持高教審議委員會時,就曾將矛頭對準專科改制的私校,認為當初若規劃人人都念公立大學,而非人人念大學,教改早就成功。

    其實升學之路分高職與高中這兩條,高職後的科技大學,確實改制而來。但現在大家談的升學壓力,是指高中升大學這條路,二十多年來,東華、中正、濟南… 長庚、元智、南華、義守…都是新設的國立、私立大學。在這條升學路上,由專科改制的很少,其實僅世新、銘傳、實踐這幾個學校,難道這些學校就是教改亂源?

    世新大學老師,積極參與社會議題,到處可見蹤影。實踐設計學院,還聞名到歐洲,成為台灣之光。我教書的銘傳,未動用任何政府補助、即沒花納稅金下,靠老師寒暑假義務留校五年,成為第一所取得美國大學聯盟認證、第一所在美設分校的亞洲大學。

    私立大學收了7成學生,公立大學僅收3成學生,但高教預算私立只拿67億,公立大學拿460億,這還不包括五年五百億加碼給國立大學的預算。一個台大學生一年花掉政府41.7萬元補助預算,私校生只分2.5萬。我們只拿一點微薄經費,已盡力做到我們能做的事。

    拿了一點錢,一年卻要承受數十次的評鑑。中研院近幾年增加五十多億經費,也增加了法律所、政治所,其研究員不必教書,不必做行政,可以有時間生產論文。台大有那麼多博士生、五年五百億,能支持許多條論文生產線,但私校得面對學生、家長的壓力。

    可學者從論文拿到權力,也迷信台灣不夠強,都因論文不夠多,透過評鑑要求私立大學增聘博士教師、監控課程必須學術化,造成高教與產業脫節的亂象。聘個碩士級、熱情活潑的美國老師來教會學生英文會話,可讓學生畢業找到工作,但聘薪資高的英美文學博士,卻利於評鑑,學校能怎麼辦?

    鬆綁大學,讓大學因應市場需求各自發展,才是台灣的活路。回頭擴增公立大學招生人數,老師員額就得增加,中研院研究員、公立大學教授55歲之後退休,都以最後一個月薪水為基底,終生領月退休金到老死。養一個終生每月50萬、年終150萬的中研院李遠哲特聘研究員,台灣人覺得不夠累,還要負擔這麼多的退休金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