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詩集都是自白書 李敏勇
自白書
我的朋友
以一本詩集為誌
結束詩人生涯
他說
有些詩人
讓人感到羞恥
他的感想和我一樣
但我選擇
繼續寫詩的道路
為了詩
我顫慄的舌尖
在意義的黑夜觸探
這樣的想法
有時候
讓我難為情
我害怕
現實的陷阱
道德的怯懦
孤獨地仰望星星
面對廣漠世界
我也尋求慰藉
在草地上
想像地心火紅的岩漿
是我心靈的故鄉
詩
其實是
自己面對自己的備忘錄
每一本詩集
都是自白書
向歷史告解
人生的罪與罰
愛與歡樂
種植在心田的言語之樹
飄蕩在風中
寂寞或憂傷的
聲音
我
以一本新詩集
開始
在尋覓詩的歷程,我也有沉默無語的時候。在戒嚴體制的長時期,惡品質及反教養充塞詩壇。詩的困厄既是美學上的,也是倫理上的。那樣的困厄情境,有時讓人氣餒。
如果追求權力,應該從事政治;如果追求利益,應該從事經濟活動。好的政治和經濟活動也會有文化意義與價值。但文化,特別是詩,本身就應該是意義與價值的思辨、呈顯。懷抱這樣的想法,面對戰後台灣詩的狀況,就會感覺困厄情境。
〈自白書)是我沒有特定指謂對象的批評,也是我對自己的反思和期許。有時候,想到一些朋友從詩人之路退出,而且只是因為質疑詩人之路的意義,氣餒就會因而萌生。
詩社、同人,就是懷抱著一些共同的夢想而一起切磋,才存在的。詩人吳瀛濤(一九一六–一九七一)臨終前的一首詩〈天空復活〉說自己「被剖開的胸膛/是一片晴朗的天空/是鳥曾經走過去,又將要飛過去的輝煌的境域」,回應在白荻的〈復活天空〉,有「天空的復活是/由於鳥群不停地飛翔」的行句。個人是一隻鳥,團體則成為鳥群。共同的夢想讓詩社和同人朝向憧憬之路前進。
有些詩人朋友過往而停筆,也有些詩人因失望而停筆。為什麼要繼續走在寫詩的道路?我問自己,也嘗試回答。〈自白書〉是我吐露的反思。我不想、也不會成為讓人感到羞恥的詩人。
詩人的話語呈現思想和感情,我是這麼想像自己的工作、這麼想像詩人這個角色的。自視過高?這樣的想法有時候讓我難為情,就是這樣的意思。
現實有很多陷阱,道德上的堅持也不見得那麼輕易。在詩這條路的摸索,害怕掉落在陷阱,害怕因為怯懦而失責。面對世界的廣漠,夜晚仰望星星時的孤獨感,都必須尋求慰藉,才有力量。把心靈和地心連結在一起的想像,又是那麼堅強。
每一首都尋覓著意義的行跡,像自己面對自己留下的備忘錄。是人生的語雷,也是詩人對人生的提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