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颱風災難史斑斑歷史紀錄
陳順勝 教授
中央氣象局今早10時15分發布最新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強颱尼伯特清晨登陸後,受地形影響,已經減弱為中度颱風,風勢方面,蘭嶼、台東氣象站都測得17級強陣風,其中台東更是破1901年設觀測站以來最大陣風紀錄。目前台東縣大武鄉有13級陣風,沿海各地出現9到10級以上強陣風。
目前中心在高雄東北方約20公里,以每小時13公里速度向西北進行,暴風圈籠罩桃園、宜蘭以南及澎湖,目前雨勢已逐漸擴大到中南部,提醒民眾注意。依中央氣象局資料,花蓮縣、台東縣、屏東縣、高雄市、嘉義縣等5縣市有超大豪雨特報,宜蘭縣、南投縣、台中市、雲林縣、台南市與高雄市等6縣市有大豪雨特報。
每每颱風帶給台灣太多的人民與財產的損失,從歷史的回顧,颱風風災與水災斑斑災情。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與颱風經常過往的位置,特殊的地質與天候,自古以來風災、豪雨、乾旱與地震不斷,依據聯合國及世界銀行評估報告為天然災害高風險區域,因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緣故近年來更是災難頻傳。
地處亞熱帶地區,因而從晚春一直到初秋,常有颱風與暴風與侵襲,形成氣象災難。高雄天災地變災難幾乎年年都有,較嚴重的譬如1946年9月颱風來襲,損失慘重;1951年5月的龍捲風掠災與洪水氾濫成災;1959年8月八七水災中南部18萬人受災。
1959年因日本的艾倫颱風造成藤原效應作用引發「八七水災」為戰後影響台灣的重大災難,受災居民達三十餘萬人。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1977年的賽洛瑪颱風在南部掠虐,導致嚴重破壞,交通中斷、電力受損、高雄港船隻沉沒或損毀,為二戰以來臺灣最大的破壞事件。癱瘓了整個高市,兩週沒水沒電,有如戰後餘劫。當時整個高雄市只有高雄醫學院有備用發電,全市需開刀病人後送到高醫急診處,這經驗加速南部緊急醫療網的建立。
天災地變災難也常歸咎於人禍,如山坡地開發造成的危害就是。高雄壽山地區坡地亦遭嚴重的破壞造成1965年8月哈利颱風後大面積的路面塌陷;1972年8月豪雨與激浪後地盤下陷;1979年8月與1983年山石崩落動物園與十八王公廟 ;1994年8月臺泥附近的地質大災變;還有每年雨季的泥沙沖積。在緊急醫療史上值得一提的有以下兩個大災變;在高雄市1961年6月半屏山土砂崩塌,死傷約50餘人。1986年9月壽山356高地間接加上人或引起山崩,台泥廠部份被埋,四名工人失蹤。
2009年因莫拉克颱風伴隨而來的大量雨勢造成「八八風災」在台灣南部、東部造成非常嚴重災難。莫拉克泰文原意為綠寶石,2009年8月7日於花蓮縣登陸,卻帶來台灣中南部、東部豐沛雨量並刷新歷史紀錄,災害面積達半個台灣,為台灣自1959年八七水災以來最嚴重的水患。造成淹水、山崩、土石流、交通中斷,其中又以高雄甲仙鄉小林村滅村事件最為嚴重,數百人活埋,全村僅少數人逃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