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257期活動訊息

陪審團制模擬法庭
時間:20161217日(六)900 ~ 1700
   20161218日(日)900 ~ 1700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367號中山區公所10樓大禮堂,近捷運行天宮站三
      號出口
主辦:台灣陪審團協會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與台灣陪審團協會合作,辦理「陪審團制模擬審判」,首次以海選方式選任陪審員,邀請北市中山、大同兩區公民作為示範,將於121718日周末兩天舉辦。誠摯邀請您出席旁聽、分享活動訊息!
在此誠摯邀請您出席參與、分享宣傳;活動說明如下,詳細流程請您參考附件與報名表單




《核工業鏈的搖籃與墳墓:一趟關於科技、社會與正義的追尋》手冊發佈座談會

「鈾礦帶來的利益來來去去,只有土地總是一直在這裡,照顧著那些同樣照顧她的人。」與鈾礦公司對抗超過三十年的澳洲原住民Jeffrey Lee,他的話語如何幫助我們,踏上認識核工業鏈的旅程?

經過多年沸沸揚揚的討論,台灣社會對核能發電過程本身的利害風險已不陌生,然而若放大視角, 從台灣、澳洲一路到遙遠的北歐,從百年、千年延伸至彷彿無止盡的萬年,拉開空間與時間的向度,追溯其源頭的樣貌、追問其終結的形式,我們是否能再此重新思考,這項科技究竟如何反映/形塑了社會的樣貌,進而牽動人們的生存處境?

綠盟在2014年進行了國際訪調工作,踏上台灣核電燃料來源地-澳洲,在這裡,關閉將近半世紀的鈾礦場至今仍處於環境污染之中,伴隨著當地不曾停歇的原住民運動,持續催化澳洲社會對能源與正義的思辨。瑞典-台灣官方奉為典範、用以宣傳「核廢已有解方」的國家,實際上在選址過程遭遇的複雜難題,已涉及技術之外更深層的民主、政治、哲學等問題,並仍持續被不同的民間與專家觀點挑戰,且在各個官方監管機構與地方政府做出定奪前,瑞典的核廢最終處置計畫,仍充滿未知數。

我們相信,不論對核能的態度為何,都應該正視鈾礦開採過程的真實代價,更必須在當前的核廢處置議題上,承擔起這一個世代無可迴避的挑戰與責任。
藉由前往澳洲及瑞典踏查所得的第一手訪談資料,以及匯集其他研究報告、官方或民間機構資訊整理而成的這本手冊,綠盟希望盡可能以深入完整的資訊,與清晰易懂的呈現方式,邀請更多人一起從搖籃到墳墓的完整工業鏈生命週期,重新認識核能,並開展更多關於科技、社會與正義的思辨。

這本手冊將深入淺出的解答以下這些問題,歡迎各個社團組織、機關學校跟我們索取,協助更多教育推廣。
台灣在全球核能工業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鈾是何時被發現、並開始被利用於發電的?
鈾礦開採是怎麼一回事?有那些環境與健康風險?
生產鈾礦卻不用核電的澳洲,反核力量為何如此強大?
鈾礦真的是澳洲重要的經濟支柱嗎?
什麼是核廢料、如何處理核廢料?
各國對於高階核廢的最終處置現況是什麼?
為什麼國際至今沒有成功營運的高階核廢最終處置場?
台灣的核廢處理應有哪些原則與方向?
講者: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陳詩婷(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餘生 - 賽德克 巴萊] 紀錄片放映座談會
時間:1214日(三)1800 ~ 2130 (17:30入場,18:00開始放映)
地點: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2512F 陳文成基金會
座談:王梅霞老師(臺灣大學人類系副教授)
議題:原住民/
主辦:人權辦桌工作小組 陳文成基金會
魏德聖導演力邀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湯湘竹繼《回家三部曲》-海有多深,山有多高、路有多長-再度為您呈現生命之作。
八十年前,被日人強迫遷徙的抗日餘生,失去摰親,遠離家園,生命被監看,被限制,最後只能選擇噤聲,以求自保。前車之鑑,只有要孩子努力唸書。於是清流部落,成為了今天教育程度最高、公務人員最密集的原住民部落。
八十年的故事很長,顧意開口娓娓述說的歷程也很長。當故事的面紗終於被揭開,被流傳,今日也得以逐一拜訪『餘生』遺族,傾聽他們的故事;也得以前往幽遠高山之中,尚饗發源地,Pusu Qhuni

講師介紹:
王梅霞老師為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現為台大人類系副教授,專長領域為社會人類學、宗教人類學、經濟人類學、性別研究、台灣南島民族研究。除了東南亞華人社群的研究之外,並長期從事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研究,並深耕部落,將研究成果反饋部落。在電影《賽德克巴萊》甫上映時,王梅霞老師曾撰寫相關投書,提出要理解此歷史事件,不可忽視waya(字面意義為祖先流傳下來的話)之於族群的重要性:霧社事件不僅僅是反殖民、反壓迫,而是為捍衛文化價值所作的最後抵抗。

此次,王梅霞老師將從賽德克族傳統文化出發,帶我們從不同角度理解族群互動。

自由入場,歡迎捐助。

現場座位有限,請先報名。報名網址: http://goo.gl/VQxGtv
報名截止時間: 2016-12-13 23:5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